首页 >> 民生理财

梨樹秸稈變棉被黑土獲重生

民生理财  2020-01-06 12:28 字号: 大 中 小

来源:人民 日期: 10: 7:2 导读:原标题: 梨树:秸秆变“棉被” 黑土获重生新华社 刘硕、徐子恒对于 产粮大县梨树县的农民来说,玉米秸秆曾经让他们 原标题: 梨树:秸秆变“棉被” 黑土获重生 新华社 刘硕、徐子恒

对于 产粮大县梨树县的农民来说,玉米秸秆曾经让他们很头疼烧掉,污染环境;不烧,堆在地里影响来年种地2007年,梨树县从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引进并试验示范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逐步完善并推广以来,这项技术不仅帮农民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也让一度越来越薄的黑土层重获新生

在梨树县梨树镇八里庙村,卢伟农机合作社的200多公顷玉米刚刚收割完地里看不到玉米秸秆的踪影,而是铺上了一层金黄色的“棉被”合作社理事长卢伟告诉,这层“棉被”其实就是玉米秸秆粉碎后制成的虽然“棉被”外表普通,却已经成为他稳产增效的“法宝”

201 年起,卢伟在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的帮助下,开始尝试使用玉米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收割机在收获玉米的同时,把秸秆进行半粉碎并留在原地,“棉被”便做好了之后,再由秸秆集行机清理出第二年要播种的条带,为“棉被”画上条状花纹等到第二年夏天,随着玉米成长成熟,这层“棉被”逐渐腐烂变成了有机质,融入土地

秸秆形态变化之余,也给土地带来了巨大改变卢伟说,以往烧秸秆或把秸秆运走,土地直接裸露在外有了这层“棉被”的保护,土壤中的水分得以保持,效果相当于每年增加一场50毫米降雨今年春天,梨树县遭遇了严重春旱,但在这层“棉被”的保护下,冬季积累的水分不易蒸发,出苗并没有受到影响,肥料在秸秆覆盖之下也不易流失这几年,尽管天气情况不稳定,但卢伟的玉米产量一直稳中有升

更让卢伟高兴的是,随着地力逐步恢复,曾经难得一见的蚯蚓回来了由于此前连续耕作并且大量用肥透支地力,土壤板结,蚯蚓失去了生存空间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后,水土条件持续改善,化肥用量不断减少,蚯蚓的数量和活跃度都明显增加据卢伟初步测算,现在每平方米土地里的蚯蚓数量达到120条左右有了蚯蚓帮忙,土壤的质量有了明显改观

不仅保水、保肥、改善土质,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也让梨树的黑土地摆脱了越来越薄的命运梨树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赵丽娟说,由于此前不注重保护,梨树的黑土层越来越薄,曾经流油的黑土地变成了“地皮黄”,一铁锹下去就能看见黄土采用新技术耕种后,土壤里的有机质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

“在对比试验田里,一直采用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玉米根系长度从以前的20多厘米增加到60多厘米,这直接说明土壤的条件得到了改善,黑土层厚度和地力正在逐步恢复”赵丽娟说

综合效益是农民最看重的指标在梨树县,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带来的明显效益让曾经心怀质疑的农民纷纷动了心“用这种技术,化肥用量减少20%左右,再加上省去了整理土地、清理秸秆等费用,一公顷的成本至少比以前降低1500元左右”梨树县梨树镇宏旺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文镝说 省为采用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农民提供了每公顷 75元的专项资金补贴,明年补贴标准还会提高

从2007年开始试验示范,到如今推广面积超过200万亩,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根系”越来越发达当地农业部门还与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 省农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成立了科技创新联盟,为农民提供更好更精准的技术支持

赵丽娟说,秸秆全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和与之配套的宽窄行种植已经形成了“梨树模式”,不少省内外的产粮大县都来取经并进行推广“改善土地、保护环境、提高效益,这种模式带来了‘多赢’,一定会让这片黑土沃野更有生机”赵丽娟说

小孩脾虚怎么调理
长沙治疗包皮包茎费用
晋中好的癫痫病医院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