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舆情

退茶还林走上永续发展路节能

民生舆情  2020-11-19 04:55 字号: 大 中 小

“退茶还林”:走上永续发展路

中国茶资讯:铁观音茶业是安溪的支柱产业之一。现已开垦茶园面积近60万亩,涉茶人员80万人,茶产值稳居全国县级第一,安溪因此有中国茶都之称。

不过,近年来,安溪却大力实施百座茶山退茶还林工程,推进铁观音茶产业庄园式经营。

为何限制优势产业的种植面积?为什么要导入庄园经营模式?

百座茶山局部退茶还林,是为了确保青山永在,让铁观音在优良的生态环境中保持一流品质,进而走出科学发展、永续发展之路;而庄园式经营,则旨在提升铁观音品牌附加值。安溪县委书记李建辉给出了答案。

退茶还林:走上永续发展路

春光里,细雨中,茶山造绿戴帽热潮再次兴起。

安溪原本山清水秀,但随着茶叶价格的提升,茶园开发力度一年甚于一年,不少茶山头无片绿,腰无系带,茶树犹如孤儿,谈不上植被,谈不上水土保持,更谈不上多物种并存。

李建辉讲了一个故事。1877年,从厦门港出口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茶叶一年有5400多吨,一半左右是安溪茶叶,但到了1899年,只剩下10多吨。为什么?就是因为茶园无序开采,水周传金银大(天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员工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为了吸取历史教训,李建辉表示,必须叫停无序开发茶园,局部实施退茶还林。

2009年9月,安溪出台《百座茶园山体植树造林绿化规划意见》,每年规划100座茶山,由县财政资金保障造绿戴帽,退茶还林。

退茶还林是对生态茶园的进一步提升,即按照头戴帽、腰系带、脚穿鞋的规划植树造林。山顶全部造林,山腰建设茶山林带络系统,山脚实现道路、田边、水边植树绿化。具体地说,茶山顶部绿化面积不少于10亩;茶山顶部顺着坡面横向水平,每隔3050米,规划营建宽10米的林带,纵向利用山脊或茶山步道,规划营建宽10米的林带。

<大的工艺就分掐、填、攒、焊、堆、垒、织、编八种技艺。一件优秀的花丝镶嵌作品不是一个人能制作出来的p>对退茶还林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补贴,按照茶种、树龄,以及各村镇的财力等,每种一棵树补贴额度从5元至15元不等。安溪县林业局局长余木水说。刚开始,茶农观念难以转变,但经过2年的实践,尝到甜头的茶农意识到,退茶还林能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茶叶品质,收益更高。

为确保退茶还林顺利开展,县财政去年拨出近200万元的资金,乡镇配套1500万元,完成了106座茶山的造绿戴帽,规模达8329亩,植树造林2837亩,植树30多万株,其中退茶551亩,造林绿化成效明显。

今年,感德镇洪佑、槐川、石门、歧阳、五甲等村主动退茶还林,对25座山头5200亩茶园进行造林绿化,实际退茶412亩,种植树苗18种共8.21万株,并套种黄花菜128.5万株。镇党委宣传委员颜志清说,为了科学退茶还林,该镇聘请国有白濑林场专业技术队伍,对茶山造林绿化全程规划、设计、施工、管护,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绿化镇区,形成景观茶园,让茶园变成公园。

龙涓乡黎山村村民老王在茶园种植桂花树和花榈木等。实践证明,名贵树种带来的价值大于茶树,还能给后代留下一笔财富。他说。

芦田镇铜锣山茶叶合作社通过退茶还林,茶叶品质大幅提升,去年秋茶单价提高近三成,社员户均收入8万多元,最多的达20多万元。

据县林业局造林站站长吴国阳介绍,今年县财政已预算120万元,作为今年百山造绿的专项资金,乡镇再配套,继续对100座茶山实施造绿戴帽,将建设示范山头12座,结合四绿工程绿色通道建设,重点是官桥、龙门等7个乡镇的高速公路和省道两侧的茶山。

今年百山造绿的最新标准已下发,各乡镇正着手实施,按照每年百山的速度推进,安溪茶乡的千山万岭很快将穿上绿装。李建辉表示。

深圳白癜风去哪治疗
北海治白癜风较好医院
正规换锁公司电话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