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风情

新思路新举措新发展内蒙古经济解读优化环境

民生风情  2020-08-12 04:03 字号: 大 中 小

【新思路 新举措 新发展 内蒙古经济解读】优化环境创新模式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非公经济,优化所有制结构,对于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是实施 十二五 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只有落实好国家和自治区非公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政策、优化服务环境、创新发展模式,才能找准着力点,实现我区非公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一、以实现市场准入新突破为切入点,营造宽松的市场竞争环境。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2009~2010)》显示,2008年私人控股投资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只占13.6%,在金融业中只占9.6%,在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中只占7.8%,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只占7.5%,在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只占6.6%,导致民间投资在这些领域投资比重低的重要原因是行业准入限制。为此,必须针对非公经济发展遭遇的 玻璃门 和 弹簧门 问题,在市场准入、资源配给、资金供应、信息占有、税费标准、技术支持等方面,消除不同所有制企业的差别待遇问题。尤其是消除一些部门和垄断企业以资本实力、技术水平和从业资历等理由抬高行业准入门槛。只有放宽市场准入,才能使民间投资在这些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全区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

要加强非公经济发展载体建设,引导和支持非公企业顺应产业集聚发展趋势,鼓励非公企业加强分工协作,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向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遵循这一方向,强化对非公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发展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尝试开辟专门非公经济发展园区,提高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

二、以强化政府服务平台建设为切入点,营造和谐的非公经济发展环境。

全面落实中央和自治区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就要围绕着政府公共服务功能的转变,通过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切实保护非公企业合法权益和降低非公企业经营成本。各级政府要层层界定职责,合理设置流程,科学确定时限,压缩自由裁量权,形成权责清晰、流程规范、公开便民、运转高效的运行机制,搭建集行政许可审批、要素资源配置、行政效能监察和社会公共服务于一体的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站式服务。采取按地区、按产业链进行打包式审批,创新项目审批方式,提高审批效率,营造以人为本的政务环境。

搭建法制服务平台。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的合法财产及其权益。加快建设非公经济维权平台,依法开展监督管理,坚决制止各种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

搭建信用服务平台。建立健全非公企业统计、会计、税收、金融、产品质量等信息的收集制度,推进企业信用档案试点,建立和完善非公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搭建企业征信平台,相应地完善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经营环境。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各级政府、各部门要将非公经济发展纳入各类规划。建立和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有关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市场需求和经济运行等信息,为非公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建立健全自治区、盟市、旗县区创业辅导络,积极开展创业辅导、企业诊断、管理咨询等服务。借助西博会、西洽会、广交会等平台,组织和推动非公企业的产品展览和展销,为非公企业提供展示、交易、交流、合作,优化公共服务环境。

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通过给予一定税收、信贷优惠和财政引导资金支持等方式,强化高新区的技术服务功能,更多为非公企业开展创新孵化、新产品试验等服务。在区外研发力量比较强的地区,探索采取 飞地 模式建立科研中心、技术实验室,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完善人才劳动力服务平台。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完善职业中介管理、劳务交流协作、政策法规咨询、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职业技能培训等配套服务,强化为非公企业人才服务功能。

三、以创新发展模式为切入点,找准非公经济发展定位。

截止到2011年底,全区注册登记的民营企业达到99.3万户,占全区企业总数的96.96%。其中个体工商业85.2万户、私营企业13.3万户。要在用足用好已出台的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制定促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实施细则,增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操作性和科学性。把支持非公经济的发展落实到培育有竞争力的非公经济主体上来、落实到具体项目工程上来,落实到重点产业和领域上来。

提高非公企业的整体素质。按照培养和引进相结合的要求,全面加强非公企业自身建设,提升竞争力。大力培育本土非公企业,通过兼并、收购、联合重组等方式,实施跨行业、跨地区联合。推动非公企业走出去,大胆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建立境外营销络。鼓励和支持非公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自主品牌。支持非公企业实施精细化管理,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提升生产、销售、财务管理水平。坚持引资、引技和引智相结合,围绕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及重点突破的产业领域,开展产业链招商,引进一批国内知名民营企业。引导非公企业强化信用意识,营造诚实守信、依法经营、照章纳税、公平竞争的经营环境。引导非公企业规范组织和产权结构,建立和完善经营、财务、用工、质量、安全等管理制度,最终实现非公企业守法经营和规范管理。(张永军)

加盟茶叶店
先声药业上市
恩瑞舒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