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历史

冬至早点回家团聚饮茶

民生历史  2020-08-05 03:42 字号: 大 中 小

冬至|早点回家团聚饮茶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北半球极夜,南半球极昼,其后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白昼渐长。《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夏历/农历)。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可见冬至又代表着一年之始,又十二地支之首支子冠于冬至,因此冬至所在之农历十一月又称为建子之月。

冬至三候

一候,蚯蚓结

冬至之日蚯蚓结,蚯蚓感阴气蜷曲,感阳气舒展,六阴寒极时,纠如绳结。

二候,麋角解

━冬至后五日麋角解,鹿属阳,山兽,感阴气而在夏至解角。麋属阴,泽兽,感阳气而在冬至解角。

三候,水泉动

再五日水泉动,水乃天一之阳所生,现在一阳初生,所以,水泉已经暗暗流动。

民俗活动

冬至节亦称冬节、交冬。它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还要挑选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黄钟之律,以示庆贺。

唐宋时,以冬至和岁首并重。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

传统饮食

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主要是因为气始于冬至。因为从冬季开始,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

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冬至时节饮食宜多样,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适当选用高钙食品。

北方冬至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滕州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

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江西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

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合肥南瓜饼

冬至过了眼看年,合肥人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

冬至事宜

起居有常

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出外活动。同时也要多穿衣服,避免不必要的户外活动,防止阳气过度的消耗。

起居有常,养其神也,不妄劳作,养其精也冬令时节若能合理安排起居作息,就能保养神气,劳逸适度可养其肾精。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

冬至前后睡好子午觉在养生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除了保证夜间睡眠,午饭后可适当打个盹,但要避免睡时着凉。其次,要注意防风防寒。再次,冬至节气宜在白天多晒太阳,以利阳气的生长。

锻炼不要大出汗

冬至前是一年中阴气最盛的时候,冬至后虽然阳气逐渐增加,但实际上气温下降,人体皮肤的寒冷感觉会更加明显。此时应注意防寒,特别是头、背、足三处要保暖。

冬至后不宜进行高强度的体育锻炼,不宜大出汗。体育锻炼者可选择太极拳等动静结合的运动。在起居上,应早睡晚起,等待阳光出现才外出活动。

数九寒天要通风换气

天气寒冷,人们在保暖时喜欢紧闭门窗,这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应该适度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尤其是学校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教室里空气往往很污浊,不利于学生们的健康,每到下课时更需要打开窗户。

壮不竞时,精神灭想

养生重点是要养心。要养生先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自无忧。冬至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审慎调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在冬至如果能恰当选择既美味,而又具有补益身体的食物,无疑会让大家接受。在冬至适宜补益的食品中,中医又分为几大类。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

但过多地进食温补类食品,容易上火。进补平补类食物,如莲子、芡实、苡仁、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等,这些食物既无偏寒、偏温的特性,又无滋腻妨胃的不足。还有一类滋补类食物,具有滋阴益肾、填精补髓的功效。主要有:木耳、黑枣、芝麻、黑豆等。

老百姓经常说的进九就是在冬至。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冬至,虽雪寒料峭,却一阳初生。在传统的养生学中冬至占最重要地位,也是一年中进补的大好时机。有防寒保暖,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之说。养藏之道,应该多吃御寒食材、饮汤,并且多喝茶。而且,要喝对茶。

下面,再跟各位茶友介绍5种适合冬至喝的茶。

推荐一:红茶

功效:性温、养胃、驱寒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茶性甘温,因其原料以及特殊的加工工艺,决定了它能增加人体阳气,加强人体的抗寒能力,同时,还能帮助消化、去油腻。因此特别适合在冬季饮用,手脚易冰冷的女性茶友和年老多病的老年人可以多多饮用。

推荐二:熟普洱茶

功效:暖胃、降脂、减肥

熟普洱茶,茶性温和,对肠胃刺激性小,冬季饮后可以生热暖胃。因普洱茶是一种后发酵茶,故而可以降血脂,亦可防止血管硬化。对于冬季饮食普遍大鱼大肉的特点,普洱熟茶还具有减肥的功效。

推荐三:茉莉花茶

功效:疏肝养肺

不少茶友会问,茉莉花茶不是夏天喝的吗?和冬至有啥关系?其实,除了夏季常喝茉莉花茶,冬季喝的话也很合适,特别是在北方,因为气温干冷,对人体的肝肺影响极大,所以多喝茉莉花茶,可以达到疏肝养肺的效果。

推荐四:雪梨百合茶

功效:疏风散寒

制作原料:15克款冬花,15克麦冬,15克川贝,15克百合,500克雪梨,25克冰糖,100克蜂蜜。

制作方法:先将款冬花、百合、麦冬、川贝分别切碎,然后再混合一起放到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将其煎煮,等待半小时后去掉渣子留汁,再将雪梨、冰糖、蜂蜜加入到药汁中,紧接着用文火煎制膏状,再有温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雪梨百合茶适用于冬季肺燥干咳,阴湿少痰,或痰中带血。在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外感咳嗽者禁喝此茶。

推荐五:生姜红枣茶

功效:驱寒补气血

制作原料:红茶、5片去皮切片生姜、5颗大红枣。

制作方法:将红茶、生姜、大红枣洗净后,一起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加盖焖泡分钟即可饮用。

不少茶友到了冬天,手脚冰凉,穿再多也暖和不过来,那是因为阳虚,阳气不足所致。此款生姜红枣茶可以养胃驱寒,因为生姜有暖身的作用,红枣又能补气血,在冬季饮用最为适宜。

昭通白癜风医院电话
清远市白癜风医院
活血化瘀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