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呼声

我的致富經特色之路幫我發展

民生呼声  2020-01-03 08:14 字号: 大 中 小

我的致富经:特色之路 帮我发展

( 谢宾超 郭勇军 报道)

又到了我们致富经的时间了,以往我们所讲的致富经验大都是一个人,今儿咱们要说的可是一个村,到底这个村子有什么特别的,一起来看的报道

:我现在是在唐山市滦南县的李营村,这是一个离县城足足40华里的小村庄,去年这个拥有700多人1400亩耕地的村子创造了2700万的收入,也就是每个农民都收入都达到了4万元,而这些全是他们从土里刨出来的财富,今天我们就来了李营村,来探秘他们的致富经

5月8日,我们来到李营村时,村里的支部书记李志刚正在村里的一个大坑前开会,来参加会的都是村委会成员,开会的内容则跟面前的这个深约五六米,满是生活垃圾的大坑有关,这种坑在农村都很常见

,但在李营村,这个大坑却是村里重点发展的对象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书记 李志刚:我们在这里准备弄一个旅游观光的地方

听了这位书记对这大坑的规划我们就更迷糊了,要知道滦南县李营村地处唐山市东南边缘,这里不仅没山没水,更没有什么名胜古迹,全村人也都是靠农业生活,咋就想起来要搞旅游观光呢 ,这话听起来不大可能啊,对于我们的疑问,这位书记表示,他们村已经创造了很多的不可能,而这都得归功于他们的先人一步的策略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书记 李志刚: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方面要有新思路新发展

要说李营村的新思路,那是层出不穷,从2000年起,李营村的1400亩地就全部种上了蔬菜,当时与李营村一起种菜的还有附近的其他村庄,但到现在,李营村的大棚收益却比其他村高的多,这样差距是怎么来的呢,我们在村里随便一转,就发现李营村的蔬菜产业模式十分先进,就拿种菜的模式来说,李营村最开始种植的是小冷棚,收益也很不错,但没多久,冷棚就升级了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书记 李志刚:为什么要建温室大棚呢,同一天种下的蔬菜,温室大棚能提前一个月上市,冷棚的蔬菜就要晚一个月上市,晚一个月上市价格就差太远了

从冷棚到工棚再到温室大棚,李营村的大棚蔬菜产业几年来经过了产业升级,而发展到现在,李营村又有了三位一体的生态大棚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书记 李志刚:我们的生态大棚可以养猪,这底下是沼气池,产生的沼液和沼渣都可以是肥料,养这三茬猪,一年可以有两万的收入,种三茬菜也可以有两万多的收入,加起来最少有四五万

除了产业模式升级以外,李营村对于蔬菜产业市场的把握同样非常精准,去年冬天,全国的蔬菜大丰收但价格却是一落千丈,菜贱伤农的情况令很多菜农赔了不少钱,但同样是种菜,李营村的农户却无一亏损,反而是大赚一笔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书记 李志刚 去年我们的生菜,在棚里砍,一斤就要五块钱,五块五,这是非常高贵的价格,老百姓都笑得抿不住嘴

李书记介绍说,他们村的菜农,每家都必须有人学会上了解市场信息,在收集蔬菜价格的基础上,他们再确定种什么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书记 李志刚:打个比方,这个尖椒四块钱,麻辣椒五块钱,你过了年就要把这个品种少种,因为啥,一看价格高,老百姓都要种,都要种的话,市场就要疲软,疲软的话,老百姓就卖不了钱,我们的思路是市场上那个菜价格高,第二年我们就不种那个菜

正是由于对产业模式的不断调整和对市场的正确掌握,李营村蔬菜产业的收益是一年比一年高,到目前李营村随便一户菜农,年收入都要在十万块钱左右

:您家有几个棚,年收入多少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民:我们家十几个棚吧,年收入也就二十多万

对于如此如此成熟稳定的蔬菜产业,李营村还是不满足,他们第八次产业结构升级则将眼光放在了曹妃甸港的建设发展上,这也是采访一开始村里建设的大坑的主要来由

唐山滦南县李营村村书记 李志刚:说你们这么偏僻,搞什么旅游观光啊,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我们离曹妃甸这么近,我们村就不变成死角了,曹妃甸发展起来,我们这就是郊区,有的市民愿意到郊区看看,来了有住有吃有摘有看有带 我们要达到这些,那就叫旅游观光

听了李营村的规划,我们也不仅为他们的产业升级的前瞻性所折服,也正是这些,使得姚王庄村经过25年的特色发展,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4倍,一个贫困村建成了富裕村总结起他们的致富经验,那就是“准确围绕市场 优先产业升级 先人调整一步 获得可观利润”,今日资讯为您报道

中医针灸消肿止痛
聊城治疗宫颈炎医院
蚌埠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