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惠论电影赵氏孤儿价值观的建构及缺憾
民生救助 2020-09-13 16:11 字号: 大 中 小
论电影《赵氏孤儿》价值观的建构及缺憾
[摘 要]电影《赵氏孤儿》以《史记》中的救孤故事为原型,沿用了纪君祥杂剧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结构框架,试图通过颠覆杂剧中的传统价值观,建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现代价值观——“尊重生命”。由于对个人主义思想的误读,影片没能很好地弥合古今价值观之间的巨大差异,故事主要情节及人物都出现了逻辑瑕疵。电影《赵氏孤儿》价值观建构及其艺术表现的缺憾,凸显出中国电影成长需要突破的瓶颈。 [关键词]《赵氏孤儿》;价值观;逻辑瑕疵 电影《赵氏孤儿》公映后,影片的编剧艺术成为学界批评的焦点。这部电影以《史记》中的救孤故事为原型,沿用了纪君祥杂剧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结构框架,但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故事结局等方面进行了创造性演绎。为了取得观众的理解,导演陈凯歌多次剖白创作初衷,介绍影片的现代价值观,《南方周末》等数家报刊作了比较详尽的报道。 和原创作品相比,将经典作品搬上银幕,在题材上占据一定优势。不过,由于将现代价值观植入传统题材必然会引起母体的排异反应,因而经典作品的改编也面临着一个难题:如何弥合古今价值观的差异,对传统故事作出新的诠释。在某种程度上,价值观的选择与建构甚至成为作品成败的决定因素。本文拟对电影《赵氏孤儿》的价值观予以解析,透视其赖以产生的理性基础及思想资源,并从这个角度探讨该片艺术表现的得失。 一、反抗高调、回归常识:电影《赵氏孤儿》 对传统价值观的颠覆 (一)纪君祥《赵氏孤儿》杂剧及其传统价值观 救孤故事的本事见于《左传》《史记》等多部史书。不过,诸多历史文献时相龃龉。有学者认为,由于此事“经汉人初次演述出来,就已经受到第一次的处理”①,因此,随着岁月的流逝,真实的救孤故事早已湮没无闻。 13世纪后半期,杂剧作家纪君祥重新演绎了救孤故事。和《史记》相但装修前后要花费更多时间的心血。成本越小较,剧本主要作了如下改动:第一,事件起因。《史记》渲染了赵盾与晋灵公的矛盾,杂剧淡化了君臣冲突,将赵盾与屠岸贾的争斗设置为赵家遇害的直接原因。第二,救孤手段。《史记》记载,程婴“谋取他人婴儿”代替真孤,杂剧中程婴是用自己的亲生子替换了赵孤。第三,故事结局。《史记》中,赵孤15年后复位,灭屠岸贾全族,程婴功成自杀;杂剧中,20年后,程婴告知养子真情,赵氏孤儿大仇得报,程婴等义士得到褒奖。 杂剧《赵氏孤儿》讲述的是一个救孤故事,为救赵氏遗孤,程婴等人前仆后继,不惜牺牲自己甚至家人的生命;它讲述的也是一个复仇故事,赵家的血海深仇像接力棒一样,从赵朔手中发出,经过公主、韩厥、公孙杵臼、程婴等人,最后传到赵氏孤儿手中。由于杂剧将赵屠矛盾处理为正义与邪恶之争,因而,赵孤复仇具有充分的理性与正义基础,程婴等英雄形象散发出理性的光辉,最终赵氏孤儿大仇得报,志士仁人得到褒奖,结局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纪君祥《赵氏孤儿》将儒家舍生取义的价值观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舞台上,正因如此,王国维称其“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二)电影《赵氏孤儿》价值观的现代建构 电影《赵氏孤儿》颠覆了杂剧的传统价值观。陈凯歌试图在影片中建构现代价值观,并对儒家舍生取义的价值取向予以解蔽,用他的话讲就是反抗高调、回到常识。他反复强调:“程婴的故事在我的电影里,只是回到常识而已。别让那些高调又紧密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继续毒害我们的观众。”② 什么是常识?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③。 因为尊重生命,影片中赵朔临终时,没有发出仇恨的怒吼;因为尊重生命,庄姬没有留下复仇的嘱托;因为尊重生命,程婴夫妇没有主动献出儿子;也是因为尊重生命,程婴不愿拿赵孤的生命去冒险,“如果说你救了他是大义的话,你让他去杀人,让他去报仇,你还是对他生命的无视,你的救又有什么意义?”④ 什么是高调?就是 “为一个崇高目标让万千人去牺牲”⑤。因为反抗高调,影片中没有英雄,只有市井小民,他们善良、正直,然而也软弱、自私,懂得在利弊得失之间进行权衡:韩厥放走程婴,是因为庄姬已用生命为他铺平了退路;程妻阴差阳错地交出赵孤,母爱的本能却令她和儿子陷入绝境;程婴,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从头到尾他没有以一个英雄姿态出现”,他只是一位草泽医生,“被命运捉弄了,卷入一个危险的漩涡,家破人亡”。⑥ 陈凯歌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少年时正值十年浩劫。回首往事,他常为从前的经历震惊不已:“不仅说个人、家庭的,这是小事情。更多的是震惊于对人基本权利的无视。”⑦ 因而,影片的价值观乃是植根于陈凯歌个人的生命体验。他没有在世界文化思想中寻找其他可能性,只是诚挚地审视和反省自己的少年经验及引导他走出少年经验的思想资源,并在影片中加以呈现。 二、尊重生命:电影《赵氏孤儿》的 现代价值观及缺憾 (一)复仇主题的另类诠释及思想资源 对救孤故事的复仇主题进行颠覆,在世界文化中有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法国作家雨果的《悲惨世界》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刑满释放的苦役犯冉·阿让,以怨报德,偷男未婚女未嫁走好心收留他的主教家中的银器。但主教用天使般的爱化解了他心中的怨恨,后来冉·阿让洗心革面,痛改前非,成了一位和主教一样愿意为人舍己的人。饶恕和爱,是基督教思想的核心,也是诠释救孤故事可以借鉴的思想资源。或许可以这样改写故事的结局:赵孤长大后,程婴将一切和盘托出;赵孤和程婴决定放弃复仇,饶恕罪人;屠岸贾被他们的大爱感动,终日忏悔,自杀谢罪。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遵循了类似的逻辑:宋元之际,成吉思汗入主中原,赵宋皇帝托孤于臣子臧惕。臧惕用亲生子代替赵氏遗孤,臧惕妻伊达美到刑场营救儿子,成吉思汗垂涎伊达美的美貌向其求婚,伊达美宁死不从。最后,成吉思汗被臧惕夫妇的精神感动,收两个孩子作义子,任命臧惕为丞相。不过,伏尔泰是借这个故事向中国传统道德致敬。在《中国孤儿》的结尾,伊达美与成吉思汗有一段意味深长的对话:“伊达美:叫你这样转变的是谁?成吉思汗:你们的道德。”⑧ (二)个人主义思想的解读与局限 陈凯歌没有颠覆复仇主题,他试图把自己最真切的情感体验融入这个故事,并从这个角度对救孤故事做出新的阐释。他说:“我拍《赵氏孤儿》的态度就是:尊重每一个生命。”⑨ 尊重个体价值是个人主义思想的核心。作为一种社会哲学,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认为“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⑩。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集权统治下的中国社会忽视个体价值,常常以各种名义逼迫个体作出牺牲,这就是陈凯歌异常警惕的“高调”。新时期以来,陈凯歌们走出集权文化的禁锢,个人主义成为重要的思想资源。电影《赵氏孤儿》用个人主义理念诠释救孤故事,将这部家喻户晓的作品读出了新的意蕴。 “不要告诉孩子的父母是谁,让他过老百姓的日子。”庄姬的遗言蕴涵着这样的台词:如果让孩子肩负为家族复仇的重任,他也许会丧失自己的人生。为此,她宁愿放弃仇恨,让孩子享受普通人的幸福。程婴夫妇没有主动献出儿子,因为他们爱他,更因为他们无权剥夺一个婴儿的生命,那怕他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个人主义作为主要思想资源,电影《赵氏孤儿》表现出深挚的人道主义情怀。它将中国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个体生命打捞出来,它让沉寂千百年的弱势民众发出了微弱的声音,它把带着温情的镜头转向尘世中的芸芸众 生…… 不过,影片价值观的选择及建构也存在缺憾。首先,个人主义只适用于演绎救孤故事的局部细节,并不能很好地诠释复仇主题。其次,影片忽视了个体价值内容的丰富性和复杂性,把个人主义简化为对生命的尊重,对个人主义的理解过于狭隘。再次,个人主义“表现为利己主义、利他主义、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等形式”?輥?輯?訛,并不必然排斥利他主义,影片把个人主义与利他主义对立起来,将个人主义世俗化。由于存在以上问题,影片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都出现了逻辑瑕疵。 三、冲突、夹生与断裂:电影《赵氏孤儿》的 情节与人物瑕疵 (一) 情节设置 第一,庄姬托孤。复仇主题是演绎救孤故事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为了凸显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影片修改了庄姬托孤的情节,庄姬临终时留下遗言,让孩子脱离赵氏家仇,过老百姓的日子。这一修改与复仇主题发生了激烈冲突,成为重新诠释救孤故事的逻辑起点。不过,影片没有沿着这个情节向前发展,此后除了程婴向屠岸贾提过一次遗嘱外,庄姬的遗嘱似乎被遗忘了。在抛出庄姬遗嘱之后,又将其忽略,这一情节上的疏漏导致了诸多问题:其一,赵氏孤儿故事的背景被虚化,影片开头的大部分情节失去了存在基础;其二,将赵家的血海深仇搁置一边,以后的情节发展显得避重就轻,出现明显的嫁接痕迹。 第二,程婴复仇。妻儿被杀后,程婴携赵孤投奔屠岸贾,定下复仇计划,他要让赵孤和屠岸贾相亲相爱,“然后赵家的孩子, 一剑砍了屠岸贾,那才算把仇报了”。按照陈凯歌的解释,从杀身到杀心是影片现代价值观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这个情节也存在明显瑕疵。首先,程婴复仇与庄姬遗嘱矛盾。虽然程婴对赵孤有救命之恩,但他无视孩子母亲的重托,把赵孤卷进复仇计划,在逻辑上无法自圆其说。其次,所谓的杀心计划实际是既杀身又杀心,与影片的价值观并不一致。再次,从赵孤复仇到程婴复仇,复仇的主角和内容均被偷换,赵氏孤儿的家世背景被彻底架空。由于没有消弭古今价值观的冲突,将现代价值观植入复仇故事之后,故事母体对植入体产生了严重的排异现象。 第三,同归于尽。影片以屠岸贾杀死程婴,赵孤同时刺杀屠岸贾结束。按照陈凯歌的解释,这意味着程婴复仇的成功。一方面,屠岸贾被抚养多年的义子杀死,杀心计划成功;另一方面,赵孤没有被仇恨摧毁,他杀死屠岸贾是出于对程婴的爱,这是程婴的养育之功。 这一结局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程婴丧命,赵孤痛失亲人,屠岸贾虽死,但死前没有任何忏悔之意,杀心计划基本失败,没有实现编导的创作意图。其次,赵孤挥剑刺向屠岸贾时,心中必定充满仇恨,将赵孤杀屠解释为因爱杀人,过于牵强。由于对个人主义的狭隘理解,影片忽略了赵孤的情感体验。曾经相亲相爱的亲人变成仇人,赵孤经历了怎样的心灵重创;亲手杀死义父之后,他又将如何面对以后的人生,影片都没有给出答案。至此,赵孤完全变成程婴的复仇工具,严重背离个人主义的核心价值,影片陷入逻辑上的混乱。 (二)人物形象塑造 第一,程婴。程婴是影片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存在的问题也最多。第一,他违背庄姬夫人的遗愿,让赵孤为自己的妻儿报仇,可谓不忠;第二,他在没有和公孙杵臼合谋的情形下径直告密,可谓不义;第三,他的杀心计划阴狠凶险,可谓不仁;第四,他大仇虽报,却与屠岸贾同归于尽,可谓不智;第五,他无视赵孤的权利和感受,把赵孤变成自己的复仇工具,有违个人主义价值理念。以传统价值观衡量,程婴显得平庸、懦弱,从现代价值观的角度观察,他有些阴毒、自我,程婴的塑造出现了夹生现象。 第二,屠岸贾。屠岸贾是影片中最丰满的人物形象,编导对屠岸贾的内心世界及行为表现都作了深入挖掘:赵盾专权时的隐忍,一朝发力时的决绝,对庄姬的关切,对赵孤的无情……不过,前半部分,屠岸贾的心理刻画为他的罪行提供了一定的合理性,与尊重生命的价值观间接冲突;后半部分,较多描写屠岸贾的厚黑与狡诈,较少呈现他在心理上的挣扎与挫败,强化了屠岸贾的枭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影片的主旨。由于过于关注人物自身的丰满,屠岸贾形象与故事背景和主旨之间的关系发生断裂。 电影《赵氏孤儿》是一部熔铸了陈凯歌生命体验与文化思考的作品。不过,由于价值观选择与建构的局限,影片也存在不少缺憾。《赵氏孤儿》价值观及其艺术表现的缺陷,凸显出中国电影成长需要突破的思想上的瓶颈。
责编:传媒
济源治疗白癜风医院
丁桂儿脐贴和妈咪爱哪个好
百色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
-
限购令下穗二手楼价没降非户籍购房没减搭配
“限购令”下穗二手楼价没降非户籍购房没减“限购令”出台...
2020-06-06 | 民生救助
-
-
里弗斯绿军关系难以修复这俩人是问题根源搭配
里弗斯:绿军关系难以修复 这俩人是问题根源北京时间9月7日,...
2020-05-31 | 民生救助
-
-
黄金周不是黄金周海南楼市难逃逢假必冷魔咒搭配
黄金周不是黄金周 海南楼市难逃逢假必冷魔咒“十一”国庆黄...
2020-05-28 | 民生救助
-
-
实践四种形态尤需三管三严
实践“四种形态”尤需“三管三严”7月3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
2019-07-15 | 民生救助
-
-
桑珠孜区曲布雄乡全力推进砂厂整治工作
桑珠孜区曲布雄乡全力推进砂厂整治工作本消息 按照自治区、...
2019-07-13 | 民生救助
-
-
武威火车站的美丽嬗变
武威火车站的美丽嬗变走进武威火车站,候车大厅里柔软的座...
2019-07-07 | 民生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