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江苏读本文化梳理厚重好看力量

民生救助  2021-05-05 12:07 字号: 大 中 小

有一次,参加在清凉山崇正书院的一个活动,遇到叶兆言,问他最近在写什么?他说,写命题作文,《江苏读本》,看了不少材料,很累,但是把江苏的文化梳理了一遍,估计会比较好看。《江苏读本》?这样的题材怎么驾驭?过于体现作家个性,可能会成为很个人化的随笔散文而难以得到主流体制的首肯;但过于公文规范字斟句酌面面俱到又很容易沦为铺天盖地的为现实服务昙花一现的所谓“献礼”产品。时间最为残酷无情,有多少当时被吹捧得震天响的此类作品到头来成了废纸一堆?不是有人不自量力地写《中国读本》、《中国符号》吗?只不过贻笑大方徒添笑料罢了。

如此,就特别期待想看叶兆言如何来写《江苏读本》。一章一章地看下去,看得意兴盎然,看得毫无倦意,兆言不愧是大家风范,这样信手拈来顺畅利索地处理如芜杂繁复浩如烟海的材料,这样高屋建瓴大胆取舍在仅仅十五万字的篇幅内勾勒出一个省的历史与现实空间与时间人文地理与经济脉动,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江苏是众所周知的经济大省财赋重地,江苏也是有口皆碑的文教大省人文荟萃,但要一言以蔽之地概括出江苏的特点,说清楚江苏的历史,那可真不是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江苏的称谓也不过仅仅三百多年,新江苏建省也不到六十年,但不等于江苏的历史不悠久漫长。

对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行为进行规范 叶兆言以“必要的访古”开篇,从李白着笔,删繁就简,讲述江苏的历史渊源,从朱元璋到康熙大帝,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政治强人的庙堂独断,定下了如今的版图框架,江苏因此而拥有了江南江北当然也包括淮北。看得出来,饱读诗书的叶兆言深得《房龙地理》的神韵,高开高走紧接着讲述江苏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叶兆言眼中,江苏是“不南不北又冷又热地势平坦的水乡泽国”,是“鱼米之乡”的江南和人灾天祸的“江北”。说江南是鱼米之乡膏腴之地,似乎比较好理解,但把江北目前的现状归结为“人祸天灾”却令人感到新奇,兆言自有他的道理,他不是水利专家的研究求证,但确确实实依据水文资料山河变易,来陈述黄河改道给江北所带来的沧海桑田。

兆言最为擅长最有把握的还是文化,他在“文化这玩意儿”中,举重若轻一改诸多沉潜在机关大院或者闲衙冷曹中的冬烘木鼓或暮气沉沉不敢越雷池半步的瞻前顾后,而是纵横捭阖,直言江苏的“中原情结”,这样大胆的判断和见地估计会让一些以所谓文化研究为命根子的人大跌眼镜,这些人提到中原这个被妖魔化得体无完肤的词汇会是多么的别扭排斥和尴尬啊!兆言全然不顾,他像说出皇帝新衣的顽童,点破了事实的真相,这真应了刘震云的一句话,中原是全国人的娘。直接概括江苏的文化特征是愚蠢的,兆言采取了聪明的做法,拿江苏的“语言特征”来说事,其次才是富庶之地、吃苦耐劳之类。有人会说,中国人哪一方水土不是“吃苦耐劳”啊?但要把这样老生常谈的词汇置放在特定的语境内就能摇曳生姿推陈出新,这是兆言的本事。而对“盐商文化”的精致分析和江南出文人传统的审视打量,他不是津津乐道,不是毫无节制的絮絮叨叨,而是点到为止,让人有余音绕梁之感。

兆言对当下十三个省辖市的解读,势如破竹,酣畅淋漓。南京、苏州、扬州这些给人印象中文化积淀深厚的城市不用说了,而徐州、淮安、南通、无锡、常州、镇江,叶兆言仍倾注了大量的热情,为之搜求爬梳细细打量反复咏叹。让人觉得没有多少话说乏善可陈的连云港宿迁泰州盐城等地,叶兆言也是不敢慢待,娓娓道来,说得风生水起齿颊生香。值得称道的是,叶兆言不是以这些城市为载体炫才使性信马由缰,但也不是像有些地方宣传那样天花乱坠胡乱贴金,他在材料的使用上相当审慎,并不违心勉强地人云亦云,对淮安的名字的变迁,连云港“海州”的湮灭,骆宾王魂归何处的保留,宿迁发展道路的直言,都彰显出一个作家应有的观察和思考。《江苏读本》毕竟不是时过境迁的宣传小册子,叶兆言一定有让其成为江苏“房龙地理”的野心和期待。

(:李明达)

癫痫病医院哪家好
治疗阴道炎的药
成都医院妇科哪家医院好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