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生救助

又一遍唱罢覆盖

民生救助  2021-11-02 07:25 字号: 大 中 小

摘要:又一遍唱罢,掌声却是稀稀落落的。正当大家以为要换一个人唱,至少要换其他歌的时候,那老人一仰脖又吼开了,那两个拉二胡的人互看了一眼,摇头叹息一声,勉强赶上节拍拉起了二胡。我身边的人又问了:“这是第几遍了?” “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那天,我骑着自行车经过江滨路,雄浑激越的歌声破空而来,即便是在喧嚣嘈杂的马路上也清晰可辨。我知道,这是《志愿军战歌》,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男女老幼都会唱的歌曲。我虽是60后,读小学时,学校里唱,放学的路上也唱,及至长大参军入伍,不能说这首歌的熏陶对我人生道路的选择没有起作用。现在猛然听到这首久违的歌,一股亲切感油然而生。我就在马路边停了自行车,循声向江滨公园里张望。

只要不下雨,这一段江滨公园一天到晚都是很热闹的,喜欢哼唱几句的市民会自备乐器音响,呼朋引伴,你方唱罢我登场,引得路人驻足围观。瞧,树林前面的空地上正聚着一簇人,我快步走了过去。

被一圈人围在中间的歌唱者是一个矮小精瘦的老人,头发稀疏,胡须尽白,脸上的皱纹如刀刻一般,不知是那个年代的灰黄的中山装穿在身上,很有些不合时宜,但穿得整齐,连风纪扣都扣得一丝不苟。他不用麦克风,将一根竹拐杖像枪一样扛在肩上,一边甩臂抬腿做着齐步走的动作,一边在两个中年人拉二胡的伴奏下,放声歌唱。歌声谈不上悦耳动听,但绝对谈得上富于 ;随着音乐的节奏,头颅也左摇右晃;在人圈中间狭小的场地内,来回走着不很标准却很夸张的步伐。

一曲唱罢,响起了几下掌声。老人受到鼓舞,立刻从头再唱,只是声音有些干涩嘶哑,步伐也有些踉踉跄跄,额头上布上了油汗。围观的人在交头接耳了:“我猜这人当过兵。”

“要不,唱不到那么像。”

我知道,这里说的“像”,是指老人将竹拐杖当枪的那份滑稽。

“你仔细看看他的左腿,有什么不一样没有?”

“抬得很高,落的很轻。”

按可比价格计算 “看清楚没,原来是假肢。”

又一遍唱罢,掌声却是稀稀落落的。正当大家以为要换一个人唱,至少要换其他歌的时候,那老人一仰脖又吼开了,那两个拉二胡的人互看了一眼,摇头叹息一声,勉强赶上节拍拉起了二胡。我身边的人又问了:“这是第几遍了?”

“不知道,我来的时候他就在唱。”

“都什么年代了,还有人唱这样的歌。”

“好像这是抗美援朝的歌,就算参加过抗美援朝,有什么好炫耀的。”

“我看这老头是疯子。”

“听不下去了,走吧。”

于是,就有两个人离去。接着又走掉了几个。听众的离去,丝毫没有影响老人唱歌的情绪,仿佛在品尝一杯陈年佳酿,微眯着双眼,唱得更加如痴如醉。或者,根本就不是唱给别人听的,只唱给他自己听。忽然,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拉拉我的衣襟说:“伯伯你看,唱歌的老爷爷哭了。”我仔细看,那深陷的眼眶里,有两颗晶莹的浊泪闪动着。

共 1002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很显然,这篇小说写的是一个志愿军老战士怀旧的故事。歌唱者是一个矮小精瘦的老人,头发稀疏,胡须尽白,脸上的皱纹如刀刻一般,不知是那个年代的灰黄的中山装穿在身上,很有些不合时宜,但穿得整齐,连风纪扣都扣得一丝不苟。现在,像这样的老战士已经不多了。作者虽然没有明说这个老战士的落魄,但从字里行间却表达了对这个老战士的崇敬和同情。前不久我从上看到,现在还有不少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战士生活得不太好,我们应该关心那些老战士,让他们安度晚年。小说语言流利,含义深刻,值得推荐。【:袁平银】

1楼文友: 18:12:1 谢谢老师赐稿【荷塘】,【荷塘】有你更精彩。 陕西省作协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旬阳县作协理事、退休教师。

2楼文友: 18:1 :27 小说语言流畅,含义深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倾情推荐。 陕西省作协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旬阳县作协理事、退休教师。

楼文友: 18:14:20 希望继续赐稿,【荷塘】欢迎你! 陕西省作协会员、安康市作协会员、旬阳县作协理事、退休教师。

回复 楼文友: 19:57:58 谢谢袁老师高评,牺牲休息时间审稿,辛苦了

4楼文友: 18:56:55 好久没见老师赐稿了!今日有幸学习。问好! 在清风徐来的日子里,捧卷诗词,斜倚在竹椅里,笑看流年……

西宁包皮过长哪家好
贵阳医院白癜风
乌鲁木齐专业治疗前列腺炎医院
推荐资讯